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而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的销售连续两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对于这个成绩的取得,董事长林平感到非常欣慰。他说,从事丝绸行业40多年,经历过复杂多变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多重考验,但始终坚持“文化、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从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向兼具文化创意、环境友好和科技生态的新兴产业模式转型。特别是近三年来,达利丝绸从传统出发,向新科技进军,打造了丝绸行业首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这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谋而合。 对于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林平说,产业互联驱动势不可挡,信息时代数智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推动丝绸这个经典传统产业向新科技进军,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当前中国纺织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达利丝绸将以数智赋能、绿色发展为引领,以丝绸文化创意为新内涵,以科技创新为新动能,从点滴做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数智赋能实现降本增效
近年来,达利丝绸持续推动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全面实施数智一体化。达利丝绸在纺织行业内率先自主研发了智能化无人值守黑灯车间并投入运行,建立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流程数智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夜间无人值守的智能化黑灯车间。在行业内首创的5Gn+MES-lNA智能丝绸配饰工厂将 MES 生产管理系统与时尚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从设计、织造、裁剪、收发、车缝、整烫、钉标到检验、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流程的无缝对接。生产周期从 30 天缩短至 7 天,产能提升了5 倍,实现了制造一体化、管理智能化、数据信息化、控制自动化,打造了丝绸行业信息化智造新高地。达利丝绸也因此成为全国丝绸行业首家智能制造改造升级示范企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达利丝绸对传统设备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及智能信息化改造,公司被评为浙江省智能工厂、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丝绸行业首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
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达利丝绸以“国家丝绸产品开发基地”等为创新载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成果。公司研发的功能性丝绸面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攻克了“纯蚕丝织物纬向自然弹力”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实施的“一次成型纺织双面数码印花技术、装备及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真丝精练高含氮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浙江省科技厅列入2021-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先进适宜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省重点项目。
作为丝绸行业的领军企业,达利丝绸始终践行“绿色研发、绿色制造、绿色运营、绿色产品”的发展理念,以“织绸、结网、建生态;诚信、协同,赢未来”为发展策略,打造全产业链低碳经营模式。
利用厂房屋顶建有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装机容量8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为800万度,公司人均光伏容量达到9.638千瓦,是浙江省平均水平的45倍。
达利丝绸还投入大量资金,对丝胶蛋白处理系统进行了配套、扩建和改造,建设的3500吨丝胶蛋白处理系统工艺先进、设备优良,经处理后纳管排放的污水COD排放指标达到30mg/L左右,远低于环保排放要求的200mg/L。 凭借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绩,达利丝绸被列为“30•60 中国时尚品牌碳中和加速计划”,“丝绸行业碳排放数据贡献企业”重点成员,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浙江省绿色工厂、浙江省清洁生产企业、浙江省节水型企业、全国纺织行业节水标杆企业。
新品持续提升企业效益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但其文化属性决定了其有着无限的生命力。达利丝绸建有中国丝绸文化博览园、中国纺织行业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企业设计院、省级重点研究院,现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省级工业新产品60余项,有效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著作权46项,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浙江制造标准57项。
2023年,达利丝绸紧紧抓住机遇,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了可机洗丝绸、丝代尔系列、数码提花+成品精准数码定位印花系列、丝毛系列面料、粘胶纤维与桑蚕丝交织等面料新品,广受市场好评,带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林平最后表示,企业将在国家和行业的引领下,践行“服务好客户,照顾好员工,对社会有价值,对国家有贡献”核心企业文化,加大数智发展、绿色发展,推动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